圖為研討會現場。海洋一所供圖
4月27日,國際海底管理局主辦、自然資源部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指導、第一海洋研究所承辦的印度洋區域環境管理計劃(REMP)研討會在青島開幕。此次研討會為期5天,共有來自全球22個國家的34名專家代表參會,其中發展中國家參會人數占一半。會議將圍繞印度洋中脊和中印度洋海盆的國際海底區域環境治理問題展開研討,共同探討未來深海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區域環境管理計劃是國際海底管理局為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并重的重要舉措,也是國際海底區域資源從勘探階段進入開發階段的重要前提。根據國際海底管理局戰略規劃,東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北大西洋中脊區域、西北太平洋區域和印度洋中脊及中印度洋海盆區域等是制定區域環境管理計劃的優先區。目前,東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已于2012年實施區域環境管理計劃,北大西洋和西北太平洋已完成技術階段工作,印度洋將是國際海底管理局目前制定的區域環境管理計劃的最后一個優先區。
本次會議是繼2018年西太平洋區域環境管理計劃研討會后,我國第二次與國際海底管理局聯合舉辦區域環境管理計劃研討會。作為深海治理與開發的重要參與者,我國始終秉持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堅定支持全球多邊主義,致力于在國際海底管理局框架下推動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體系。通過持續開展深海科考研究,不斷提升深海科學認知水平,積極探索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并重的可持續發展路徑,以建設性姿態參與國際深海治理進程,為全球海洋環境治理持續貢獻中國智慧與方案。此外,我國始終倡導基于科學的深海治理理念,呼吁國際社會通過務實合作深化對深海的系統性認知,統籌推進深海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協調發展,著力構建人類與海洋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此次研討會彰顯了我國履行國際責任、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國際海底治理秩序的一貫立場,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作出了新的實踐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