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5年開始到2005年,“大洋一號”執行了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專項的7個遠洋調查航次和大陸架勘查多個航次的調查任務。
從1995年開始,“大洋一號”先后執行了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專項的多個遠洋調查航次和大陸架勘查多個航次的調查任務,為中國的大洋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因此,“大洋一號”在業內被稱為“紅船”。
2005年科考
2005年4月2日“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從青島起航,開始執行中國首次橫跨三大洋的科學考察任務。此次大洋考察將橫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又叫環球航次,總航程約6萬公里,總耗時300天,2006年1月返回青島。
2010年科考
“大洋一號”自2010年12月8日從廣州起航,歷時369天,經歷9個航段,航程64162海里,調查區域涉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三大洋。于2011年12月11日返回青島,標志著中國大洋第22航次環球科考任務圓滿完成。
2012年科考
2012年3月26日,“大洋一號”遠洋科考船駛離青島母港,前往南海進行中國大洋第26航次綜合海試,于4月18日從海南三亞正式起航執行遠洋科考任務。預計歷時380天,計劃于2013年5月2日返回青島,航次主要任務是在印度洋、大西洋開展多金屬硫化物、生物資源和環境調查,同時兼顧相關科學問題的調查研究,計劃??咳致匪埂⒛崛绽麃?、巴西、南非和毛里求斯補給。2012年8月29日,大洋一號完成為期9天的中國尼日利亞聯合海洋調查航次,返航??磕崛绽麃喞魉拱⑴僚粮邸?/p>
2012年12月28日,“大洋一號”科考船完成我國第26航次大洋科考任務后,返回青島母港,歷時245天,航程38030海里。2012年4月28日從海南三亞起航,穿越南海,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西北印度洋作業。完成任務后,經過亞丁灣進入紅海,穿越蘇伊士運河抵達地中海。首次??咳致匪估R索爾港后,駛入南大西洋,穿過印度洋、印度尼西亞巽他海峽和望加錫海峽,最終通過臺灣海峽返回青島。
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波介紹,這個航次還成功開展了被譽為“中尼兩國海洋科技合作的開創性之旅”的中尼首次聯合調查航次,這是首次在非洲國家專屬經濟區開展以我國為主的國際合作調查。在尼日利亞西部大陸邊緣獲得了高精度地形地貌和地球物理場特征,填補了尼日利亞在此區域的海洋地質和地球物理調查空白,也使中非在海洋科技領域合作進入了新階段。